日寇侵华配资炒股利息,山河破碎
数月之间,东北尽陷
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
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长城
终换得家国安宁、胜利曙光
在那段艰难岁月里
中国石油工业亦于烽火中萌芽
悄然埋下日后崛起的火种
今日,走进与时代同频的中国石油企业
探寻那段抗日的历史印记
回望来路,展望前程
勿忘国耻,吾辈自强
抚顺石化
抚顺石化,素有“中国炼油工业摇篮”之称。1948年10月31日抚顺解放后,始建于1928年的抚顺西制油厂等3座炼厂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。为支援解放战争、夺取全国胜利,抚顺石化职工夜以继日地修复生产装置,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,陆续恢复了干馏炉及管式蒸馏、润滑油、热裂化等装置的生产运行,将濒临废墟的老厂建设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页岩油工业基地。
抚顺石化人攀登不止步,在书写人造石油工业新篇章的基础上,改写单一的页岩油生产历史,发展成为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。目前,抚顺石化石油蜡产能90万吨/年,产量世界第一,占全国1/3、世界1/6以上,获得欧美市场FDA免检,是中国“十大卓越品牌”之一。
锦州石化
日本侵占东北时期,为了掠夺中国宝贵资源、支撑侵略战争,于1938年在锦州建立人造石油工厂(锦州石化前身),该厂于1948年10月回到中国人民怀抱。1949年,生产恢复工作全面展开,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滴煤炼油、国内第一块合成顺丁橡胶。于是,“一滴油”“一块胶”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内涵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锦州石化人奋勇前行。
数十年来,几代锦州石化人艰苦奋斗、砥砺奋进,书写出了老厂迈新步的辉煌篇章。目前,锦州石化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,着力打造“产品巨人”,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档增速,大力实施产业链延链、补链、强链工程,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。
锦西石化
日伪时期建造的碉堡。
1939年春,日本关东军在锦西修建了利用天然煤加工石油的锦西燃料厂。1948年11月锦西解放时,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接管了这个满目疮痍的炼油厂,更名为锦西炼油厂。如今,锦西石化厂区内仍留存着4处历史遗迹——尿素装置厂房、碉堡、南山配水池和兴城水源,时刻警示着后人铭记历史、砥砺前行。
新中国成立后,锦西石化揭开了建设发展的新篇章。昔日的锦西燃料厂,经几代石油人艰苦奋斗,已蜕变成为集“炼油—化工”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炼油企业。目前,锦西石化持续加大“减油增化”“减油增特”推进力度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加速转型,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稳步实现追赶超越,向着传统燃料型炼油企业转型的示范标杆企业迈进。
吉林石化
这是一节南满铁路支线的铁轨。日军侵华期间,曾利用“满铁”大肆掠夺东北资源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。1953年,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“三大化”(染料、化肥、电石)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于1954年开工建设。吉林人民充分利用日本战败时留下的钢轨,全力以赴支援建设“三大化”。
“三大化”染料厂、化肥厂、电石厂。
3年间,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成了当时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,更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产出了新中国的第一袋化肥、第一桶染料和第一炉电石,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。至此,吉林石化也奠定了“新中国化工长子”的历史地位。
如今的吉林石化,已成长为具有千万吨炼油能力,能够生产130余种化工产品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东北全面振兴贡献着“石油力量”。
回望来路
历经苦难,铸就辉煌
展望未来
朝气蓬勃配资炒股利息,踔厉奋发!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